2021年,印度公佈了他們的國防預算,核算下來差不多是610億美元,而這一水平,也直接讓他們超越了英國,成為了世界軍費排名第3的國家。

伴隨印度的“高歌猛進”,一個有意思的言論也傳了出來:雖然英國被超越,但其軍費的總額也在600億美元左右,在總體相差並不大的情況下,為何印度看起來永遠是一副財大氣粗的樣子,而英國卻顯得扣扣索索,與此同時,軍費排名第5的俄羅斯,在同樣擁有500億美元以上軍費的情況下,也表現出了窮困潦倒的樣子呢?

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印度這麼多軍費究竟都用到了何處?而他們又為何能在軍費相差不大的情況下,顯得富足無比呢?

首先,占印度軍費大頭的,就是他們無比重視的吃飯問題,以及兵役人員的薪資福利,而這兩項花費,可以說是讓印度落入了焦頭爛額的境地。

打比方來說,就在不久前,印度比哈爾邦等6個行政區,竟爆發了準兵役人員與軍方的衝突,原因也很簡單,因為此前印度政府提出了一項法案,一方面是要對肥胖的士兵收取“脂肪稅”,簡單來說就是要克扣超出體重標準線的軍人的工資;另一方面,增設每4年為一輪的“淘汰區”,提前結束那些好吃懶做士兵的軍旅生涯。

這裡要解釋一下,與很多國家的募兵的習慣不同,從某種程度上來說,印度的服役制度甚至是“終身制”的,資料顯示,在該法案提出前,只要進入印度軍隊,就擁有長達17年的服役年限。

要知道,印度普通士兵大多都是低種姓的窮苦百姓,根本沒什麼謀生能力,也正因如此,進入軍隊連吃17年公家飯,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度過悲慘前半生最好的方式。事實上,這也是印度近年來士兵數量越來越多,現役人數直逼220萬人的原因。

與此同時,印度的兵役制度並不是義務制,而是志願制,這就使得除了津貼之外,政府必須給軍人發工資。根據印度的情況,基層士兵的工資摺合成人民幣,大概是3000元的水平,別小看這些錢,在印度,即便是首都新德里的白領,平均工資也就是2200元左右,所以即便是低種姓的“大頭兵”,也算得上印度的高收入群體了。

在該法案提出前,印度士兵每4年,都能獲得一次調薪,漲幅從500元開始到1000元結束,而在服役的最後一年,士兵則能得到12筆,現有工資50%的獨立款項作為養老金。做個粗淺的計算,如果一名士兵服役滿17年,那麼在漲薪結束後,將獲得6100元左右的月薪,併在退役後的一年內,每月得到3050元的養老金。

事實上,這筆錢一樣算在軍費中,也正因如此,因為實在是不堪重負,印度才會提出法案,要求每4年調薪時,抽查士兵的素質,如果不達標就淘汰,以改變“撒錢”的陋習;而對於印度基層士兵來說,他們很多人參軍的目的就是為了吃飽飯,很多士兵一進入軍營就開始胡吃海塞。

與此同時,因為思想建設不到位,他們根本不明白為什麼要當兵,也正因如此,隨著法案提出,腦滿腸肥的印度軍人自然無法通過“淘汰區”,再加上吃胖了也要扣錢的規定著實有點“侮辱”人,所以那些抱著混日子心態的準兵役人員,才會與軍隊爆發衝突。

根據印度公佈的數據,他們610億美元的軍費中,大概有將近400億美元都花在薪資福利上了,不難看出,印度提出的整改法案雖然略顯無情,但也算是一種自救的方法。

那麼,印度剩下的200多億美元又花到了何處呢?首當其衝的自然是他們習慣性的軍購,從某種角度上來說,印度軍購時的財大氣粗,在全世界都是知名的。

比如在2019年,印度以2.4億美元一架的價格,訂購了36架法國陣風戰機。要知道,陣風戰機雖然在世界上赫赫有名,擁有“反恐戰機之王”的美譽,但它畢竟只是一款四代戰機,反觀美國的F35,作為五代機,售價也才在7000萬至1.2億美元,而從這個角度來看,相比於給本國兵役人員“撒錢”,印度對國外軍火公司的貢獻顯然更大。

其實別看印度購買36架陣風戰機,花去87億美元是一筆巨款,事實上,根據印度的習慣,他們對於空軍的重視程度只能算是“二等”,或許是受到北面與西面鄰居不斷刺激的原因,印度在有關陸軍的軍購上,才算是真正的“花錢不眨眼”。

同樣是2019年,印度曾在靠近國土東北側的米薩瑪地區,組建了一支陸軍航空旅,該部隊是由空軍指戰員,配合陸軍基層士兵組成的,不難看出,他們組建該部隊的原因,完全就是為了給北面的鄰居施壓,也正因如此,為了適應高原作戰氣候,印度國防部特意為其配備了,最新裝備的尼尚特無人機。

然而,就在2020年1月,該旅旅長阿馬林卻打報告稱,尼尚特無人機難堪大用,希望國防部再多批一筆錢,他要自行購買更加先進的無人機,面對如此“無理”的要求,國防部竟然同意了,不僅如此,還直接將1800萬美元的款項交給了阿馬林,讓他“自由發揮”。

有意思的是,此次軍購完全讓阿馬林栽了個大跟頭,因為他購買的不僅是一個小作坊生產的,叫拉塔萬的無人機,對方更是對他拋出了600萬美元一架的高價,而在阿馬林只用了1周,就將1800萬美元揮霍一空後,3架拉塔萬無人機更是“打”出了試飛時3架全部墜毀,最終發動民眾才找回一架殘骸的“戰績”,與此同時,當阿馬林意識到被騙,找該小作坊理論時,卻得到了對方早已跑路的答案。

聊到這有的朋友或許有疑問,既然士兵好吃懶做,都讓印度提出了相應法案,那麼在軍購上花了這麼多冤枉錢,國防部難道會無動於衷嗎?事實上,相比於尾大不掉的士兵薪資,印度對軍購的“撒錢”行為意識到得更早,然而,他們屢次試圖整改,最終卻都無奈收場了。

眾所周知,自主研發武器雖然前期花錢多,但一旦研發出來,往往要比直接買成品更省錢,與此同時,因為“知根知底”,所以無論是兼容性還是戰鬥力,自主武器肯定要優於東拼西湊的外國裝備。

事實上,印度早在上世紀80年代,就開始嘗試自主研發武器了,在這其中,最具有代表性的莫過於空軍的LCA光輝戰機、陸軍的阿瓊坦克、以及海軍航母維克蘭特號了。

光輝戰機與阿瓊坦克都在80年代中期立項,可在經歷了投入資金50億美元,30多年的研發後,最終都落入了“入伍既落伍”的境地,而阿瓊坦克更是憑藉1200多萬美元一輛的高價,導致印度陸軍自己都用不起。

而維克蘭特號航母就更悲慘了,一方面是因為印度比較重視陸軍與空軍,導致該航母始終湊不夠建造資金,甚至被船塢趕了出來;另一方面,因為工業水平實在太差,即便是照著退役的大力神號航母照抄,可在不久前下水時,維克蘭特甚至連走直線都困難,而到此為止,印度光在該航母上的花費數額,也達到了32億,足足是最初預算的6倍有餘。

在印度眼中,錢花了看不到成品,反倒不如花冤枉錢直接軍購,雖說外國軍火公司宰自己狠一些,但其武器基本都通過了實戰檢驗,用起來甚至比本國裝備更放心。

讓我們回到一開始的問題,在軍費相差不大的情況下,英國與俄羅斯,花在武器研發上的錢更多一些,而印度瘋狂購買別國的武器,再加上軍人統一的“富態”,所以看起來更富足也是無可厚非的。

Post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