綜述

即便是在如今的和平年代,我們的生存環境也沒有看上去的那般安全,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、一次大規模的火山噴發亦或者是一場海嘯,都有可能奪走我們的生命。

在美國有一座風景極其優美的國家公園,它也是著名的旅游勝地,但在和平美麗的表象之下卻有著涌動的暗潮。

這裡就是著名的黃石國家公園,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火山群——黃石公園超級火山群的所在地。

黃石國家公園

黃石公園超級火山

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,主要位於美國懷俄明州。

黃石國家公園被譽為“地球上最獨一無二的神奇樂園”,在這裡,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以及奇特的自然景觀,比如黃石大峽谷、猛獁象溫泉以及宜人的湖光山色。

而在令人心醉的美景之下,在黃石國家公園中還沉睡著一個可怕的定時炸彈,也就是黃石超級火山群。

據記載,在200萬年以來,黃石超級火山群共發生了3次超大規模的爆發,分別是在210萬年、130萬年以及65萬年以前。

按照這個噴發周期來看,距離黃石火山群的下一次爆發應該也不遠了。

當然,60萬年到80萬年的時間跨度對於人類而言是相當漫長的,不過,黃石火山群的一些異常狀況還是引起了人們的警覺。

在2007年,一名園區工作人員不小心踩破了泥漿殼,不幸被滾燙的岩漿吞噬。而在正常情況下,泥漿殼應當是十分堅硬的,不應該被踩破。

在此事故發生一年後,黃石公園附近又發生了一場小型地震,事後,地質學家們追溯震源,結果卻發現震源就在黃石公園地下0.8公里的地方。

後來,黃石公園的地質活動愈加頻繁,僅在2011年一年中,就發生了117次小型地震。

頻繁的異動似乎在昭示著一些不好的信息,人們漸漸惴惴不安起來,提前憂慮黃石火山群爆發將會帶來怎樣可怕的傷害。

最大“火藥桶”的威力

我們腳下的大地看上去似乎堅實無比,但其實它只是地球的一層薄薄的外殼,也就是地殼。地殼的下麵是一片滾燙炙熱的岩漿之海,這些岩漿蠢蠢欲動,時時刻刻準備著從地殼下方噴涌而出。

一座火山的威力有多大,主要取決於岩漿的噴涌量以及火山內部壓力的大小。在這其中,壓力的大小更為重要,因為即便岩漿量很大,但如果壓力太小,那麼岩漿也只會緩緩地從地底噴出,沒有威力可言。

而壓力就來自於岩漿中的氣體,熱脹冷縮,在岩漿高溫的環境下,氣體的體積會不斷膨脹,但岩漿又會阻止氣體進行膨脹,這樣一來,兩相對抗便在火山內部形成了壓力。

由此可知,壓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岩漿的濃稠程度,岩漿越粘稠,火山內部的壓力就會越大。那麼,岩漿的粘稠程度又和什麼有關係呢?

科學研究表明,岩漿中的硅含量越高,岩漿就會越粘稠。

搞清楚這些,我們就能理解為何黃石超級火山群被稱為地球上最大的“火藥桶”了,其實就是因為它的威力太大了。

黃石超級火山示意圖

一來,在黃石火山群的地面之下,有著數量驚人的岩漿。觀察上圖可以發現,黃石火山群下的岩漿房直徑達到了70千米,厚度至少都有10公里,其岩漿數量之大可以想見。

二來,其岩漿中的硅含量達到了75%之高,那麼,岩漿的粘稠程度也是相當高,火山內部的壓力也極高,由此,黃石火山群一旦爆發,便會產生極大的破壞力。

據科學家推測,如果黃石超級火山真的爆發了,那麼其噴出物(主要是岩漿)的數量可以到1000立方公里。

1000立方公里是什麼概念呢?舉個例子大家就可以明白了。

1815年,印尼的坦博拉火山爆發,這是人類有記載以來最大的一次火山爆發,爆發瞬間釋放出來的能量相當於6.2萬顆“小男孩”原子彈的威力,造成5萬人不幸喪生。

此外,隨著大氣的流動,火山灰遍佈全球,遮雲蔽日,阻礙地球接收太陽光線,從而導致地球的平均氣溫下降了0.53℃,更使1816年成為一個“無夏之年”。

而這次火山噴發的噴出物也不過只有150立方公里,由此,黃石超級火山的恐怖程度可見一斑,難怪它被稱為地球最大的“火藥桶”。

核彈能引爆最大“火藥桶”嗎?

有人猜想,如果用一顆核彈去引爆黃石超級火山,那麼它能被引爆嗎?

如果黃石火山是一座死火山,那麼即便被核彈攻擊,它也不會爆發。可是,黃石火山是一座活火山,在未來是極有可能爆發的,如果用核彈去轟炸它,那麼它就有可能被引爆,從而提前爆發。

在上世紀30年代,冒納羅亞火山爆發,為了阻止火山熔岩流流向城市,一位火山學家提出向火山口發射炸彈以改變熔岩流的流向。

於是,美國向火山口投放了炸彈,成功將火山口炸出了一個新的巨大缺口,熔岩流改變方向,從新缺口中流出,不再去向城市。

顯然,核彈的威力與普通炸彈不是一個級別的,用它來炸火山只會更加可怕。

不過好在沒有人敢用核彈去引爆火山,因為一旦引爆,我們面臨的就不只是火山噴發的危險了,還有核污染帶來的一系列問題,那時候就是真正的世界末日了

結語

在天災面前,人類是無能為力的。無論是地震的發生還是火山的噴發,我們都無力阻止,但是,我們可以提高預防以及處理地質災害的能力,這樣一來,就可以儘量減少災難給人類造成的損失。

Post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